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travel.people.com.cn/n1/2018/0901/c41570-30265930.html"
原標題:綜述:德國電商企業競逐中國機遇 “我們應如何把產品銷售給中國網民?”30日在柏林舉行的2018年德國電子商務日活動上,這成為與會的德國本土電商企業代表熱議的話題。 “過去兩年間,德國電商企業的中國業務顯著增長——這首先是由于越來越多中國電商企業前來歐洲采購商品——于是我們開始問自己,為什麼我們不能主動出擊呢?”德國電商協會主席奧利弗·普羅特曼(OliverProthmann)向中新社記者表示,今年的電商日選擇將中國作為重點議題,正如該協會官網所表述的,“是時候開啟一個龐大的新興市場了”。 奧利弗·普羅特曼本人的經歷便是德國電商“探路”中國的一個縮影:“我第一次到中國便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過去我們都把中國視作一個外包生產地,然而我很快注意到了它巨大的市場潛力。” “回到德國之后,電商協會的成員紛紛詢問如何把產品賣到中國去。”奧利弗·普羅特曼介紹了他自己的公司正在推廣的名為“Panda.Black”的電商聚合平臺。該平臺以“德國品質,熊貓分享”為口號,目前已吸引十余家德國電商企業入駐,并在京東和微信等中國主流平臺上開通了銷售主頁。 奧利弗·普羅特曼一邊說著,一邊登錄京東全球購,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其推出的德國直郵原裝進口創意餐具等產品,“我們已經注意到,中國消費者對外國商品的興趣正在持續增長,而中國政府對擴大進口亦表現出了極大的支持。” “我們正在瞄準今年11月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雙十一’,期待能在中國大展身手。”奧利弗·普羅特曼說。 事實上,對于以奶粉為代表的母嬰產品,德國企業早已捕捉到來自中國的巨大需求。德國知名電商windeln.de中國業務負責人Julia-CarolineSchmidt表示,中國業務已占到該公司總收入的50%,其目前已在天貓開設旗艦店。 而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消費者的需求亦不斷細分。敏銳的德國電商初創企業已經捕捉到了這一趨勢。記者在電商日見到了中文名“米粒”的德國人米麗婭姆·特奧巴爾德。她和合伙人馬賽此前都有在中國工作生活的經歷,由此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厚興趣。 記者試用了這款名為“東西”的手機App,中國用戶可以通過這款中文界面、不乏“小資”元素的程序毫無障礙地購買來自德國的美妝健康產品。 “我們做這個項目的初衷更多地是出于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而不是全然出于商業目的。”米麗婭姆·特奧巴爾德表示,她所創立的企業名為“東西”,正是取“東方與西方”之意。 相比奧利弗·普羅特曼或者米粒這樣的電商界“中國通”,更多的德國電商業主仍在努力適應入華帶來的“文化沖擊”。 “相對于亞馬遜、易貝等平臺,風靡中國的微信作為電商平臺在德國還顯得不為人知,這也是德國電商進入中國面臨的一項挑戰。”奧利弗·普羅特曼坦言。 為回應這一挑戰,德國電商協會當天還特別邀請到來自微信公司的代表為德國企業講解“為何微信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必備工具”。 “中國正在涌現數以億計的中等收入群體,他們對高品質產品有著很大的需求,而德國品牌在中國享有非常好的聲譽。”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公使銜參贊王衛東援引高盛報告數據指出,中國網上零售額到2020年將有望達到1.7萬億美元。他表示,希望德國企業利用好相關平臺,發掘更廣闊的中國商機。記者彭大偉(責編:閆楓、吳曉琴)
關鍵字標籤:德國旅行社 台北
|